攻坚2025丨打造城乡融合标杆露台平桥的改变喜人
早晨7时,家住露台县平桥镇花墅村的庞敏芳和平常相同,吃过早饭就骑电瓶车出门上班了。顺次穿过阳光大路、友谊路和蓝天大桥,仅15分钟便抵达上任的浙江大自然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。
“在曾经,可没那么快速度。”庞敏芳说,原先要先从镇里过,走东林大桥再绕一段路,时刻多一倍不止。蓝天大桥建好后,便利多了。
更喜人的是,她现在除了每月5000元的薪酬外,还能拿到村里片区共富项目的分红,“日子有滋有味,一点不比城里差。”
这也是近年来平桥镇大众感同身受的平桥新变。曩昔几年,平桥镇安身区位特色、资源禀赋和工业根底,一体推进新式工业化、新式乡镇化和村庄全面复兴,改变为一个愈加“立体”的现代新乡镇。“本年,我镇将坚持以‘千万工程’为牵引,谋深做实强镇、兴村、富民文章,打造城乡融合标杆。”平桥镇党委书记金仁善表明。
本年元旦,蓝天大路(始丰路—友谊路)市政路途工程建成通车。平桥镇东西向通行时刻缩短40%以上,路途沿线散布的工业园区、电商物流中心及多个农业基地,物流功率明显提高。
“曾经大卡车进园区要绕行村道,现在直接走蓝天大路,运输成本降了15%。”园区某企业负责人说。
断头路、老化路、瓶颈路是区域完结内部融通、外部衔接的“宿敌”。对此,平桥镇启动了一轮镇域路网大提高。例如,协作做好甬金衢上高速等大交通项目,快速推进平桥至高铁站快速路项现在期……优先“拿下”接近更高能级交通线路的路段。
另一方面,镇区雨污分流、城乡供水一体化、农村里的日子污水处理均完结全掩盖,环卫根底设备建造更新力度继续加大,让平桥镇的根底设施保证完结了一轮晋级迭代。
根底设施是城乡融合的“筋骨”,公共服务则是滋补开展的“血脉”。近年来,平桥镇要点抓好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公共服务供应,建成投用平桥中学综合楼、认知障碍照护专区、“和合·白叟·家”综合体(前山店)等一批项目,建成房地产小区7个,完结新改建晚年食堂、助餐点8家。居民大众盼望已久的医共体平桥分中心现在已顺畅结顶,平桥镇中学改扩建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。
踏入坐落平桥镇花墅村的工业园区,三栋簇新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厂房令人眼前一亮。其间一栋厂房外墙,已贴上“露台宏辉过滤科技有限公司”的称号和标识。
花墅村党总支书记、花市片区党建联盟负责人庞正元介绍,该公司租借的是首栋建成厂房,由花墅村争夺财务奖补资金400万元,村团体出资300万元,乡民入股150万元合资建成。上一年6月,宏辉入驻厂房前,一次性与花墅村签订了为期12年的合同,榜首年租金71万元,尔后每3年租金上涨5%,入股乡民每人每年保底可分到500元。其他两栋厂房则由花墅村、花西村、上石壁村一起推进运转。
那么,花墅村有自留地,且独自出资厂房就能取得不少收益了,为何还要联合其他两个村?
庞正元解说:“建造厂房要不少财物金额的投入,若联合其他单薄村,又能够得到相应的财务奖补资金。比方别的2栋厂房归于三个村联合推进的共富联合体项目,依据2023年省里出台的相关文件,这一个项目成功争夺财务奖补资金1200万元,建成投用后,估计每年共收益净租金为110万元,三村按持股票份额分红,在添加租金收益的一起,财物也会完结大幅增值。总归,光靠‘单打独斗’难成气候,抱团才能把工业做大。”
从单点打破到全域联动,从资源涣散到系统集成,放眼平桥镇,一个个村团体正经过“组团出道”的方法构成有机联络、协同开展的全体格式,释放出村庄复兴开展的乘数效应——
屯桥村“红滤辉映”共富工坊串联周边6个村,组成龙官片区,由屯桥村党总支牵头整合片区剩余劳动力清单和工坊产能清单,经过租借给专业经纪人用于代加工滤布下流工业链产品,村团体租借收入每年增收4.5万元。田中心村与金壁村、青山村与始丰村均经过飞地抱团饲养项目,与当地专业公司协作,建造养鸡舍,收取租金。
坐在溪畔的露天座位,手捧一杯现磨咖啡,听流水潺潺,看绿影扶疏,安静与诗意完美融合……在平桥镇湿溪村团圆山自然村,一座由集装箱改造的“川间咖啡”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。“在小红书上查找‘露台旅行’的相似论题,川间咖啡的帖子数仅次于国清寺。”平桥镇副镇长许林超说。
包括团圆山在内,平桥湿地景区近几年经过原相貌康复、植被修正等办法,将自然生态与村庄旅行有机结合,蹚出了一条“美丽经济”新路子。
被称为“明清修建博物馆”的张思村在补葺和改造古民居的根底上,进一步发掘搁置资源,完工露台海洋生物博物馆、露台大农场体会馆等新业态,推进民宿、农家乐等标准化培养;
闻名画家王德惠的故乡峇溪村,连续建成峇溪谷乐土、环溪游步道、峇溪风情水上餐厅、云涧露营基地等项目,旧日的荒滩地变成同享盈利的“金银滩”;
紫凝山紫霄村张家井自然村作为易筋经风情小镇所在地,依托《易筋经》文明,打造“游、学、养、练”一体的旅行形式,游客可在此学习传统武术功法,感触道家摄生才智;
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中,平桥镇着手典型村培养,将“一溪清水”“座座青山”融入乡镇,推进村庄从“一处美”向“全域美”、从“外在美”向“内在美”、从“生态美”向“日子美”跨过,促进镇村相貌完结根本性改变,一幅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和美画卷缓缓打开。